产品中心

ayx爱游戏官方下载:“振兴纺机见实效”系列报道(三) 经纬纺机+大生集团:共建自主可控产业链

来源:ayx爱游戏官方下载    发布时间:2025-09-11 04:00:27

 ayx爱游戏全站app:

  2025年是国机集团开展“振兴纺织机械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3年来,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纺机”)旗下各子公司应声而动,硕果累累。

  《中国纺织报》将陆续推出“振兴纺机见实效”系列报道,综合反映3年来经纬纺机围绕提高核心功能,切实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成果以及为服务纺织行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出的贡献。

  今年6月,江苏大生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生集团”)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第一台细纱机顺利试纺开车。

  去年7月,大生集团启动全国首个碳中和纺纱工厂建设,纱锭规模约为4.5万锭,旨在建设一个集成全链控碳的“绿色工厂”和“清洁能源工厂”,配备智能物流仓储系统及研发设计中心,进一步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大生集团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大多数纺纱设备选用了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纺机”)的产品。

  从2015年建成全国第一个数字化纺纱车间,到2022年建成全国第一家智慧纺纱工厂,再到正在建设中的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经纬纺机一直是大生集团“智改数转绿提”路上的亲密合作伙伴。大生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漆颖斌表示:“经纬设备在平均无故障运行时间、部分核心部件耐用性等方面都已赶超进口设备。经纬设备还全面打通了大生集团MES(制造执行系统)、数据采集、远程运维三大系统,实现了生产全流程数字化和精益化。通过大规模应用经纬设备并获得成功,让我们对国产高端纺织装备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

  今年是张謇创办大生纱厂130周年。130年来,大生深耕纺织不动摇,始终牢记“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的初心。

  漆颖斌表示,站在百年大生的历史节点上,大生集团在继承发扬张謇事业、张謇企业家精神的基础上,将企业使命进行了适应性调整,重新定义为:秉承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准作奉献的传统,为社会提供纺织家纺精品以及高的附加价值服务,为用户带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增长”。

  做强做优做大企业,不仅要坚守传统主业、传承好老一辈精神,更要与时俱进地进行改革和创新。近年来,大生集团坚持做好“传承”与“发展”两篇文章,敢为人先、奋勇争先,形成纺织发展、进出口贸易和文化创意三大产业板块,产业拓展至江苏、山东、安徽三省,智改数转在全行业率先实现从0到1的突破,天丝类产品在国内家纺市场占有率超过60%、全国排名第一,高支纱生产能力全国前三、占据全球约1/3的市场,总实力位列全国棉纺织企业前十强。

  作为纺织领域“双碳”实践者,大生集团坚持从产品的研发、生产到终端销售打造全生命周期的减碳能力,尤其是锚定“智改数转绿提”方向,通过数字赋能,提升智能化程度,扎实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可持续早已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的条件。”漆颖斌表示,一直以来,大生集团都十分注重纺织全产业链的低碳、环保和绿色。

  2015年,大生集团通过数字化破局,建成全国第一个数字化纺纱车间,光伏发电覆盖30%能耗,雨水回用率超60%,开启“智造+环保”双轮驱动模式;2023年,大生集团实现智慧化跨越,全面达产的智慧纺纱工厂,万锭用工降至10人以下,生产效率提升20%,树立了“黑灯工厂”新标杆;2024年,大生集团启动建设我国第一家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力争实现能效水平标杆化、生产的全部过程清洁化、能源供给零碳化、基础设施绿色化、资源利用循环化、运营管理数智化、科学技术创新平台化,为纺织行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绿色发展提供大生经验。

  漆颖斌介绍,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项目坚持高端化、差异化、低碳化产品定位,集成运用数字化、智慧化纺纱技术,采用零碳纤维原料、绿电,实施碳抵消,构建产品全生命周期全链控碳减碳体系。该项目将于10月建成投产,预计万锭用工8人以内,生产效率提升30%以上,综合用能单耗降低20%以上,产品质量大幅度的提高,生产运行和产品为近零碳排放。

  在推进智能化改造与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大生集团为什么选择了以经纬设备为代表的国产高端装备?

  漆颖斌表示,主要基于四个方面考量。一是经纬纺机承担了工业与信息化部、科技部“十二五”到“十四五”期间绝大多数纺纱成套装备示范项目,技术路线与“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目标同频;二是经纬纺机可以为纺纱公司可以提供“纺机云+数据端+智能设备”一体化成套工程解决方案,正好匹配大生集团打造第三代全流程智慧纺织工厂的目标;三是经纬设备生产稳定、部件可靠、维保方便,纺纱品质能达到高端要求;四是经纬纺机本地化服务响应快,能及时处理问题,保障生产不停歇。

  在实际生产中,经纬设备亮点突出:清梳联实现锡林接针保护,并采用同步电机直驱锡林技术,实现节能5%;并条机自研NAS全时自调匀整系统可保障棉条全时段均匀;粗纱机采用中后罗拉双侧传动技术,解决纺化纤品种时的罗拉扭振问题;细纱机采用全新“重定量大牵伸”工艺技术,提升莱赛尔等新型差别化纤维成纱质量,最高转速22000转/分钟,关键专件寿命已追平甚至超越进口同类产品。

  大生集团与经纬纺机合作建成的国内首个智慧纺纱工厂,实现了生产效率的显著提升和成本的大幅度降低,万锭用工从45人降至10人以内,吨纱能耗下降12%,成纱质量水平稳定在乌斯特公报5%以内,条干均匀度提升1.5个-2个百分点,能够很好的满足高端纺织品的原料标准。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经纬设备全面打通了大生MES、数据采集、远程运维三大系统,实现全流程数字化和精益化。设备配有标准化数据接口,能将生产数据无缝对接到MES系统,让每一锭纱都有“身份证”,使生产全流程实现数字化管理;拥有纺纱成套设备数据采集和管控系统,通过设备上的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能采集细纱断头、能耗等细节数据;配备物联网功能,能在云端远程监控,工程师远程调试,提升故障处理速度。这些做法解决了单机信息孤岛问题,形成纺纱全流程的数据链,方便各工序协同优化。基于这些海量数据,大生集团能够最终靠大数据分析找到生产瓶颈,调整工艺参数,优化排产计划,设备利用率提高10%以上;提前预警设备故障,把被动维修变成主动维护,停机时间减少25%。

  “过去,我国纺机行业长期面临大而不强的挑战,高端市场被国外品牌主导。大规模应用经纬设备并获得成功,让我们对国产高端纺织装备的发展前途充满信心。这种国产化智能设备大规模应用的成功案例,大幅度的提高行业对国产智能设备的信心,加快进口替代进程。”漆颖斌感慨道。

  在双方合作过程中,大生集团也给经纬设备提出了一些建议,比如在并条机工序间实现条筒自动输送,细纱工段增加智能巷道灯光控制,增加和第三方系统接口功能等。针对这些建议,经纬纺机成立了攻关团队,把这些需求融入到新一代智能设备里,自主研发了并并联系统、智能灯光控制管理系统、开放式接口等。

  这种用户反馈驱动创新的模式效果明显,既满足了大生集团实际生产需求,又促使经纬纺机逐渐完备升级产品。双方实现互利共赢,携手推动纺织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漆颖斌表示,“中国制造”与“中国装备”的深层次地融合,是中国纺织业重塑全球竞争力的核心动能,双方携手创新,方能推动中国纺织全产业链升级,在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导权。大生集团通过与经纬纺机联合建设全流程国产智能纺纱设备生产线%,证明国产装备的技术突破能直接转化为生产效率与品质的跨越式提升。这种携手,不仅打破了我国纺纱企业所需高端设备对进口产品的依赖,实现装备自主可控,更通过智能化改造构建了全流程数据链,推动中国纺织业转向技术驱动的创新模式,为行业树立高端化、智能化转型的标杆,强化在全球产业链中的话语权与竞争力。

  当前,我国纺织行业面临的外部形势高度复杂,强化自主安全发展的重要性尤为凸显。大生集团全流程应用经纬纺机等国产高端装备的成功实践,为保障中国纺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提供了关键路径启示:一是技术自主筑牢安全底座。大生集团建成国内首个全流程国产设备数字化纺纱车间,证明联合攻关智能落纱、物流协同等“卡脖子”环节,可摆脱高端装备进口依赖,避免产业链核心环节受制于人。二是数据互通提升链式效能。国产装备与制造端深层次地融合,打破了数据孤岛,实现全链质量追溯,大幅度的提高订单响应效率,凸显供应链协同韧性。三是绿色技术强化可持续性。国产装备集成光伏直驱、智能微网等技术,支撑大生集团建设行业首个碳中和智慧纺纱工厂,为纺织业应对“双碳”挑战提供可复制的技术方案。四是生态协同构建创新闭环。“制造—装备”联合研发模式加速技术迭代,推动工艺标准共建,形成“应用验证—改进创新—规模推广”的良性循环,最终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安全。

  “我们期待以经纬纺机为代表的装备企业持续攻坚高端装备核心技术,也期望装备企业能深度协同,针对纺织业痛点开发更高可靠性、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成套设备,并强化软硬件集成与售后服务,共同构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漆颖斌表达了对中国纺织装备制造企业的期许。

...